行业动态

补助80万!蚌埠市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条件流程须知

文字:[大][中][小] 2020-11-5  浏览次数:1218


为做好蚌埠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指导和服务,蚌埠市开展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预申报工作,项目申报分为面上攻关类重点专项类,给予的最高支持强度80万补助。

 

蚌埠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报咨询0551-65300128,15855137731微信同号

 

一、项目设置

(一)项目类别

1.面上攻关类,包括高新技术、农业农村、社会发展三个领域。

2.重点专项类,设立人口健康、国际科技合作、长三角科技合作、生态环境、标准化、科技援藏援疆援青以及皖北地区7个专项。

 

(二)支持强度。项目采取公开竞争、无偿资助、分档支持的方式;其中面上攻关类和国际科技合作、长三角科技合作、生态环境、科技援藏援疆援青专项项目统一按照80万元/项、50万元/项、30万元/项三个档次给予支持;人口健康专项项目按照30万元/项、10万元/项两个档次给予支持;标准化专项按照50万元/项、20万元/项、10万元/项三个档次给予支持;皖北地区专项项目按照30万元/项给予支持。其中由企业承担的项目,承担单位投入应不低于项目资金总投入的60%

 

二、蚌埠市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为蚌埠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团队和科研基础条件保障,运行管理规范,社会信用记录良好。

(二)申报项目应符合省重点研发计划各领域和专项申报指南要求,有明确的研究开发或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应用目标任务,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行性。
(三)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三年,从202111日至20231231日。为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申报的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须有一定的R&D投入。项目申报单位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19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须达到或超过1.0%(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上填报的2019年科技研发投入107-1表,107-2表数据为准);申报单位为高校、科研机构的,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数据须达到或超过100万元(本科高校以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理、工、农、医类)中的科技年报2表,科研机构以2019年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调查表中的JG1-08表数据为准)。申报单位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须提供在税务部门申报2019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佐证材料。
(四)项目主持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7周岁(196411日后出生),超过57周岁的需由申报单位出具其能完成项目实施的承诺函(如返聘、延迟退休等);项目主持人原则上应为申报单位正式职工,非申报单位正式职工的需签订聘用合同,且合同期内项目主持人在项目申报单位研发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6个月(需提供主持人年龄、工作单位等佐证材料)。
(五)项目主持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保证有足够时间投入研究工作,信用记录良好;没有主持在研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类后补助、奖励、股权债权投资项目除外)。
(六)同一项目当年通过其它渠道已申请或已获取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项目申报单位(高校院所按内设学院或研究所统计)和主持人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逾期未结题验收或至申报截止日期三年内有项目被撤销或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申报;有严重失信记录的单位和主持人不得申报;企业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的一般不再安排申报。
(七)符合多个类别或专项项目申报条件的单位,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科技援疆援藏援青专项除外),同一人不得同时申请主持两个及以上项目。
(八)由两个及以上单位合作申报的项目,牵头单位应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协议,明晰各方责任、目标任务及项目资金额度,项目实施形成的固定资产及科技成果权益归属等。


三、蚌埠市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流程
(一)单位申报。各有关单位认真对照申报指南,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选择预申报的项目类别。各申报单位请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证明材料)打包发送到所属县区科技部门电子邮箱,邮件压缩包统一命名为:申报单位名称-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电子版报送截止时间为1120日下午下班前,不需报送纸质材料。
(二)县(区)初审。各县(区)科技部门负责申报材料初审,并按要求将初审通过的申报单位电子版材料和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汇总表,于1124日前报送至市科技局创新发展规划科。
(三)业务科室辅导。各科室对推荐的项目开展辅导,指导企业修改完善申报材料,择优选择一批项目作为推荐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备选项目。

 

 

蚌埠市2021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面上攻关类

重点领域一:智能制造与装备

优先主题1:重要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技术。围绕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开展高性能轴承、新型密封件、先进传动件、高端液压气动件、智能传感器、滚珠丝杠、线性导轨、自动刀库(刀架)、摇摆回转工作台、高精度模具、自动变速箱等核心制造基础零部件攻关及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展新材料新型去除、成型与增材制造(3D打印)机理和方法研究,研发轻量化材料先进成形制造、超精密加工、智能铸造、高效及复合制造等先进工艺及装备。开展检测控制软件、工艺数据库等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绿色制造、再制造、微纳制造、微机电系统等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

优先主题2: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先进和新型增材制造工艺机理和方法、新型材料及成型、高性能装备及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研发高性能金属、非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并形成产业化推广应用。开展集机械、数控、激光、新材料等多学科的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研发基于激光技术的金属3D打印机,并在复杂高精度模具、航空航天、汽车、军工等领域特殊功能零部件增材制造应用。开展增材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适用于各种增材制造技术的普适性数字模型处理方法(包括适应多材料、多尺度结构的数字模型),研发数字模型的高效切片算法、增材制造典型结构件的高效路径规划算法和工艺仿真优化工具软件。开展医疗植入物、基于生物活性材料的人体器官、口腔修复体、以及个性化医学假肢与肢具的增材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

优先主题3:轨道交通装备。针对先进轨道交通发展重点,研发标准动车组列车、重载电力机车、城际快速列车、有轨电车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开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高性能高品质联轴器、车轴、车轮、轴承、传动齿轮箱、转向架、弹簧架、减振装置、刹车盘、大功率制动装置等,并形成批量生产配套。开展轨道交通装备用先进材料制造工艺研究,研发先进的精密锻造、铸造、冲压、焊接、热处理等工艺及成套设备。开展轨道交通轨道线路、供电、站台、通信信号控制等设备装置研发,开发移动巡检、车辆监测与控制、车辆维检、通信信号集成控制等系统,实现轨道交通装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故障检测及预测诊断。

优先主题4:智能网联汽车。开展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基于车载传感的驾驶辅助智能汽车;开发部分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突出乘用车舒适性、便利性、高效机动性和安全性,实现网联信息的安全管理;开发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动控制技术,配合智能环境和辅助设施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智能汽车。

优先主题5:专用动力装备。开展微小型燃气轮机、纯电驱动动力装备等研制开发,应用于特种车辆、船舶、能源供应装备(节能、清洁)等领域;开展高效燃油发动机技术研究,突破节能减排、轻量化等关键技术。

优先主题6:海洋工程装备与先进船舶。开展海洋工程作业装备及关键零部件配套等技术攻关和研发。开展远洋散货船、快速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及化学品船、游船(艇)、滚装船等高技术船舶研发,以及船用主、辅机与大型船用机载设备的研制。

优先主题7:重大科学仪器开发。支持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支持方向包括环境监测仪器、装备制造与信息化、生物医学类的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研发,不支持生产设备、机械装备、临床医疗器械以及实验系统相关仪器研发和不在上述3个重点方向范围内的项目。

 

 

重点领域二:电子信息

优先主题1: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开展区块链可监管机制、基于信誉的共识与交易机制及可审计的分布式账本隐私保护技术研究;探索基于区块链框的公平交换安全模型及新型应用,设计轻量级算法以及新型公平交换解决方案;开展区块链软件形式化验证及安全性研究;探索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区块链应用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物流溯源、征信确权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发基于联盟链或私有链的分布式数据共享及安全防护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支持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研究,支持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应用。

优先主题2:新型电子材料元器件。开展石墨烯、碳化硅、有机发光、大尺寸靶材及超导、纳米、智能等前沿材料研发;开展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等核心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开展以打印OLED用高效空穴传输材料、高色域彩色光刻胶、量子膜、高强玻璃盖板等平板显示材料研发;开展量子通信、导航SOC、光通讯、电子雷管、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等重点应用领域专用芯片及国产控制器、存储器、射频前端、太赫兹、多模信息感知处理等高端芯片研发。

优先主题3:高端信息设备与智能终端系统。开展类脑智能、量子智能计算、智能语音与自然语言理解、跨媒体感知计算、高级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研发;开展超高清、超薄曲面、新型体感交互、自然交互、智能传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无人智能系统及人机协同等技术研发;开发车载信息平台、智能显示、穿戴设备、高速实时图像追踪系统等新型智能硬件。

优先主题4:大数据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开展嵌入式基础软件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管理、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电子商务支撑与协同应用软件研发;开展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建模、存储、访问以及基于云平台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智能分析的大数据服务技术研发;开展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安全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

优先主题5: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开展可信计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移动安全等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网络身份管理与服务可信等级的评估评价标准与工具;开发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技术及产品;研发支持主动防御、精准检测、快速响应、智能恢复的一体化信息保障体系构建技术及产品。

优先主题6: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开展新兴信息技术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创新应用;支持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支持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文物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和相关服务技术研发,实现开放式、远程式、交互式、虚拟式的新型服务形式,围绕安徽科技发展及非遗文化、徽文化和红色文化等主题,进行创作、创新、创造。

 

重点领域三:新材料

优先主题1: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开展光伏、平面显示硅基新材料、功能化特种玻璃、特种光纤、先进陶瓷材料、高导热陶瓷与器件、磁传感材料与器件、高性能碳纤维、超细功能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优先主题2:高分子新材料。开展专用高分子树脂、高性能结构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可降解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优先主题3:纳米功能材料。开展高效纳米催化材料、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和高性能低成本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功能膜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优先主题4:其它新材料。开展稀土功能材料、高密度存储材料、专用化学品、高性能催化剂、高性能橡塑助剂、高性能复合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以及面向特殊服役环境(高温、高压、强冲击、强腐蚀、强振动及其耦合场)的特种金属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基于凹凸棒的高性能材料研发与应用。

 

 

重点领域四、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

优先主题1: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先进技术装备。开展柔性输变电装备、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智能配电网成套装备、用户端智能化成套装备、智能变压器、智能断路器、直流开关、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等开发与应用并形成产业化,开展高新能消谐消弧电网保护等装置研发及产业化。大容量输电技术装备。开展交流80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750kV及以下电抗器和±500kV及以下换流变压器等开发与应用并形成产业化,1100kV 等级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装备和±800及以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关键技术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优先主题2: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节能锅炉、洁净煤高效转化装备、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智能电网、节能建材、半导体照明等节能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推进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

优先主题3:太阳能光伏技术与装备。开展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高效能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用功率优化器、接入电网关键技术装备等光伏设备并形成产业化,突破光伏电站群控、风光柴蓄多能源互补、智能微网、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

 

 

重点领域五:资源环境

优先主题1: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以铁、铜、金多金属共生资源为重点,开发品位低、埋藏深的绿色高效采选冶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金属及重要非金属的典型矿床、资源勘查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煤炭绿色开采工艺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探索开展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新型能源资源的勘查及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领域六:现代生物医药

优先主题1:中药现代化。开展安徽道地中药材资源保护、安徽主产中药材良种选育与规范化标准种植、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开展中药饮片质量识别关键技术研究;选择新安名医名方、名老中医验方开发新品种、新剂型;针对重大疾病开展具有中医药优势的中药复方、中药组分或单体新药的研发;加快中药传统制剂、特色方剂的二次开发利用,创新中药材炮制技术;加强中药材综合利用研究和中药新型饮片的开发研究。

优先主题2:新药研究。开展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技术、分子标志物发现与靶向药物技术研究;开展新型抗体、新型疫苗、肿瘤精准治疗、抗病毒药物及手性药物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抗癌抗肿瘤类、抗感染、心血管类、老年病用药、儿童用药、干细胞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制。

优先主题3:高端医疗器械。开展新型成像前沿技术、质控和检验标准化技术、多模态分子成像系统、新型断层成像系统、新一代超声成像系统、大型放射治疗装备、医用有源植入式装置的研发;开展细胞成像、流式细胞仪等生命科学仪器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开展新型医用光学设备的研发;开展系统康复设备研发;开展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高值医用耗材研发。

 

 

重点领域七:城市发展

优先主题1: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推广。开展建筑能效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技术应用及评价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建筑能耗监管体系研究与示范;推动建筑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集成技术、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安全监管以及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优先主题2:体育、旅游产业及公共服务信息化。开展数字旅游、智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开展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技术应用示范;开展我省优势和潜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综合测试与科学训练系统研发;开展体育产品的文化创意与研发、智能化健身服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云计算环境下智慧社区的资源共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领域八:公共安全

优先主题1:消防技术应用与设备。开展高层建筑、古建筑、地下空间、交通枢纽、人员密集场所等特殊场所的火灾防控技术、灭火救援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大型复杂建筑中人员疏散优化方法及疏散指示系统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相关消防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优先主题2: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开展安全风险管控、重大事故风险辨识、重大事故灾难次生衍生与多灾种耦合致灾机理与规律等研究;开展深部煤炭开采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及仪器装备、灾害事故智能预警防控和仿真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展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釆关键技术、煤层增透新技术、瓦斯灾害防治新技术及瓦斯利用新技术等研究,开发煤矿瓦斯主动智能抑爆系统和智能高效瓦斯抽釆系统。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行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城市建运和运行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监测预警、智能化控制、事故防治等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开展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等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展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应急救援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优先主题3:重要食品、农副产品中有害物关键识别技术研究。开展安徽区域主要食品在源头、加工及包装运输过程中的化学致癌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生物毒素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重要危害物的快速有效识别、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研究,研究危害物质检测前处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免疫技术、拉曼光谱及现代质谱检测等测试技术,开发食品中外源性有害物快速、高通量高风险物质并建立相关监测、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关键有害物的快速识别技术和相关产品装备,并进行示范应用,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时效性。

 

 

重点领域九:质量基础

优先主题1: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开展能源计量数据评价与校准关键技术研究,研发计量数据在线检定与校准系统;开展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动态几何参量现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大尺度、高精度计量标准装置;开展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药品、农产品、婴幼儿用品、重要消费品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光伏发电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估评价;开展北斗导航、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特种光纤、特种设备等产品数字检测方法及评价技术研究,建立动态监测平台和风险评估方法;开展农产品领域碳排放评价技术研究。

 

 

重点领域十:防灾减灾

优先主题1:防灾减灾。开展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创新,重点开展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提升自然灾害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开展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大别山区地震立体监测、预警及强地震预测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对强震危险区划、重大工程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救援、现场灾情监控与救援装备的研发;开展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技术以及救灾救急装备的研发。

 

 

重点领域十一:农林畜禽水产

优先主题1:新品种选育。开展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快速广适高效基因组编辑育种新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等育种新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开展良种繁育、种子加工与质量检验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农林特色经济作物的优质特异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特异性状相关基因挖掘和品种选育。开展主要畜禽优异种质资源鉴定、功能基因挖掘解析、种质特性和育种及高效繁育技术研究,新品种(配套系)培育等种质创新。开展优异水产种质资源发掘及品种选育、水产新品种引进与繁育。开展农林作物和畜禽水产育种信息技术与平台、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优先主题2:粮食作物丰产优质增效。研究粮食作物高产优质协同机理、形态生理关键指标及精确调控途径,粮食作物丰产增效协同的资源优化配置机理与高效种植模式。开展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粮食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与精确栽培技术研究。研究主要气象灾变过程及其减灾保产调控、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及其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及其绿色生产技术、种养结合的粮食作物生产新模式构建及新品种选育。开展农机农艺农信融合的粮食作物生产技术系统研发与示范,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模式创新与示范,粮食作物生产物联网精准决策服务新技术研究。

优先主题3:特色农林作物提质增效。开展果树(水果、坚果)、蔬菜、西甜瓜、茶叶、油茶、蚕桑、花卉、中药材、珍稀树种、能源林、杂粮、水生特产作物及其它经济作物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种苗集约化生产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体环境生态平衡平衡保持技术研究。开展机械化、轻简化、信息化种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专用作物丰产保优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发特色农林作物的采收与初加工工艺及装备。

优先主题4:主要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开展重大动物疾病、免疫抑制病和新发疫病等重要疫病诊断与检测新技术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畜禽营养代谢与中毒性疾病防控、重要病原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开展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及产品研发。开展无抗生素、无臭、零排放等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重要水生动物疫病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环保高效饲料研制及配套投喂技术,开展高效、生态、减排、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和大水面生态友好型渔业利用等技术研究与示范。

优先主题5:农林废弃物资源化与高效利用。开展粮食深加工废弃物高效饲料化利用研究,秸秆、果蔬加工等农林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肥中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高效去除与钝化技术研究,清洁环保型畜禽粪肥开发与高效利用。开展作物秸秆与畜禽粪肥养分资源高效与清洁化利用技术模式集成示范。

 

 

重点领域十二:农产品加工和安全

优先主题1: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开展大宗农产品加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大宗油料高效、绿色精制技术研究,研究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与物流配送关键技术。开展蔬菜、干鲜水果精深加工和茶叶清洁化、标准化加工及林特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技术研究。开展大宗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共性关键技术及农产品产后减损技术创新。

优先主题2: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装备开发,农药残留、重金属和POPs富集降解、快速检测和污染控制技术与标准,农产品贮藏保鲜过程中有害物质快速筛查、风险评估及污染控制技术与标准研究。研究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形成机制、防控技术及风险评估技术。

 

 

重点领域十三: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

优先主题1:农业信息化及智能农机装备。开展农业先进传感器、大数据建模、精播精施与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研究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可追溯技术研发。研究农村互联网+”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关键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生产经营预警与优化决策系统研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污水处理等设备研发,开展大田、设施农业等农机装备研发,开展农、林、水等特种动力机械设备研发。

优先主题2:农村宜居社区。开展安徽特色城镇化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布局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村镇居住环境低碳化及绿色节能、健康宜居住宅设计与建设标准。开展不同类型农村社区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村镇饮水安全保障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重点专项类

重点专项一:皖北地区专项

围绕推进科技精准扶贫,重点支持大别山等贫困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贫困县区域企事业单位牵头,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成果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广,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项目实施成果应是首先在上述地区示范推广应用。申报单位对照省重点研发计划面上攻关类指南可申报各领域项目。

 

 

重点专项二:人口健康专项

围绕我省人口健康发展技术需求,重点支持省内医学类本科高校、三甲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重大疾病防控、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老年医学等临床医学研究。

申报项目涉及人体被试和人类遗传资源的科学研究,须尊重生命伦理准则,遵守《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优先主题1:重大疾病防控。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多药耐药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消化、口腔等常见多发病,重点突破一批防治关键技术,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与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推进精准医学发展,开发一批精准医学的检测试剂、个性治疗药物等医药产品,建立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个体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医学诊疗方案,提高疾病防治效益。

优先主题2: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针对我省出生缺陷防控、不孕不育和避孕节育等突出问题,研发一批适宜技术和创新产品,全面提升我省出生缺陷防控科技水平,保障育龄人口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优先主题3:老年医学。针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愈来愈严重的情况,开展适应省情的医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研究。主要开展适合安徽省老年人群的健康参数、营养指南、康复干预指南、老年患者医疗服务体系等关键技术研究。完善规范老年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评估,发展老年重要器官功能维护技术,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老年医学研究。

 

 

重点专项三: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支持重点支持我省企业、高校院所与国(境)外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攻关。优先支持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和地区共同实施的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优先支持与中东欧、东南亚、德国及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科技合作项目,优先支持级和省级优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办企业申报的项目。项目预期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应用目标明确,支撑地方发展。

申报项目涉及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合作科学研究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要求,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

 

重点专项四:长三角科技合作专项

围绕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重点支持我省企业与沪苏浙地区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在电子信息(区块链)、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项目申报单位须与沪苏浙地区的合作单位就开展联合攻关达成合作协议,并在网上申报截止之日前在合作单位所属地科技厅(科委)完成项目备案(提供申报受理或推荐证明)。

 

 

重点专项五:科技援藏援疆援青专项

围绕新疆和田地区和皮山县,西藏山南地区和错那、措美、浪卡子3县,青海省6个藏族自治州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重点支持在上述地区实施科技援助项目。项目要有研发基础,申报时需附与受援地合作单位合作协议,需有三省区科技厅推荐意见。西藏科技援助需求:西藏地区优质特色瓜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高寒地区藏猪养殖技术;浪卡子县苏格绵羊本品种选育及育肥技术;基于5G的远程智慧医疗建设。

新疆科技援助需求:和田地区水果果粉、晚熟甜瓜深加工及产业化;皮山县杏树重要病虫害生态防治;固玛镇驴、兔产业养殖防疫;皮山县湖羊扩繁场产羔暖圈建设;特色林果/作物病虫害图像处理与病变智能识别研究;于阗巴扎电商品牌的建设运营;畜禽养殖移动式服务平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位一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克里阳乡新型雪菊烘干杀菌设备采购及培训项目;新疆产业扶持政策研究、规划及实施服务。

    青海科技援助需求:藜麦、芫根、鲜枸杞育种栽培、深加工及产业化;冷水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防控技术应用示范;无人机智能化风电机组桨叶监测探伤系统研发;高海拔高标准设施农业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示范;海西州科技人才队伍培训、玉树州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节能技术人才培训及引进;以水菱镁为原料生产镁基功能材料及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三省区综合性人才培训项目:主要培训对象是新疆、西藏和青海三地科技系统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授课地原则上放在安徽,由安徽负责安排授课、调研、考察等工作,培训内容符合三地实际需求,承担单位要在师资授课、培训食宿、调研考察等安排上具备相应条件。

 

 

重点专项六:生态环境专项

聚焦科技支撑长江、淮河、巢湖、新安江等生态环境治理需求,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防控等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

优先主题1:水污染防治。开展新安江流域地表水污染来源、水污染负荷,减少氮磷超标技术研究,研发长江、淮河、巢湖流域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在线监测预警技术、减排与深度处理成套技术,工业园区废水溯源追踪技术及分质回收、处理、利用集成技术,分散式生活污水高标准低成本处理技术,养殖废水高效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效改造技术;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与突发性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农业面源污染评估分析与控制技术、两淮地区矿井排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水体污染风险防控、水污染风险评价、水污染风险监控预警及应急决策响应、突发性水污染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研究;开展适应我省不同地域特征的农村污水低成本、运营便捷的处理技术与方法研究。开展新型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赋存状态、源汇格局、介质分布规律研究。

优先主题2: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重点地区和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大气污染监测及预报预警技术、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关键物种探测技术、臭氧污染机理研究及其前体物协同控制技术、区域大气复合型污染联防联控方案研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废气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及净化、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与削减技术研究;开展源清单-空气质量模型-污染防治绩效评价综合平台技术集成与开发;开展伴生放射性矿应用开发行业大气辐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优先主题3: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研发重点行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现场监测调查技术、土壤污染物多相运移模拟技术、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配套实时响应监测技术,开展农田污染土壤、城市高风险工业与建设用地、重点行业污染土壤成套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究污染土壤与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区域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与评估技术,开展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研发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技术与预测分析技术、两淮矿区浅层地下水典型污染物的防控及修复技术,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工厂、区域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优先主题4:生态环境治理。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识别与修复关键技术、重点河流湖泊环境修复技术,河塘沟渠生源物质滞留过程调控及潜力提升技术,湿地生态资源监测保护及修复技术,江淮分水岭及沿江、沿淮、沿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研究;开展两淮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加强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开展污染物源头减量化、尾矿安全化、无害化堆存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尾矿综合利用、地下矿山尾矿充填、尾矿库防渗、尾矿干堆、尾矿废水与扬尘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发;开展重大工程生态评价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淮河主要支流行洪期水质保证及应急措施研究;湖泊生态养殖与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研究;黄泛区浅水湖泊环境因子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优先主题5: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废旧汽车、家电、废钢、废铅酸电池、废旧塑料、轮胎和生物质废物等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非粮燃料乙醇相关的其他大宗化学品、生物柴油和副产品甘油的资源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直燃和气化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优先主题6:环境健康风险监测与防控。研究环境健康风险监测技术、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技术,大气、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暴露调查与风险分级评估技术;研究新型污染物环境健康基准;研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内暴露标志物检测技术。

 

 

重点专项七:标准化专项

围绕提升技术标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和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标准化研究。

优先主题1: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标准化。开展人工智能系统功能和稳定性评价、人工智能伦理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开展基于用户视角的语音交互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智能家电中新一代互联网、语音技术与智能芯片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及相关智能装备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基于数字孪生的高端装备实时监控和智能运维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高性能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型显示、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质子、超导及核聚变前沿关键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以及质子治疗高端医疗装备及系统、部件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优先主题2:服务业标准化。开展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旅游新业态基础设施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健康服务相关的健康体检、体质测定、健康监测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相关的智能检测设备、数据应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科技创新相关的科技服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优先主题3: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标准化。开展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控制、现代农业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智能农业信息感知与自动控制、农作物自动化监测与精准作业/农用航空、农机装备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源和农业废弃物分类、评估、防控、修复技术(再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农村信用数据元、数据采集、数据加工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开展茶叶、十大皖药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标准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